![](https://www.hq9.cc/file/upload/202004/14/1244123863371.jpg)
原标题:日本优质艾绒、艾条的制造方法,国内厂商的黑幕和谎言
日本优质艾绒、艾条的制造方法,国内厂商的黑幕和谎言
本文部分段落摘自织田隆三的(日本)著作,通过艾特女娲的优化和测试以后记录下来作为参考。
PS:我不崇洋媚外,日本人对我们做出的历史事件我也从未忘记,但是日本人的一些做事态度和认真是我们要学习的。
一、在日本艾绒的制造是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原材料的采集:
日本是在在7-8月份前后收割野生的艾蒿或者大艾蒿。而中国是在5月前后。
一般收割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只收叶片,第二种是连同艾草的茎一起收割。前者不需要后期叶和茎的分离但采摘费时费力,后者方便快速收割,待晾晒以后再进行分离,相对节省一些时间。中国国内大多厂家都是全棵艾草收割,连叶带茎一起收割,而且也不进行分离直接粉碎加工。
2、叶的分离:
在日本,用第二种方法收割的需要将收割回来的艾草再一次拔掉叶子,使其叶子和茎分离。
3、 干燥
将拔下来的叶子通过太阳直射来干燥(2~4 天)。将干燥的叶子装在大袋子里。 (国内一般干燥1-2天)
4、汇集:
在日本艾草的收购点和农民将干燥后的艾草汇集起来送到工厂的仓库,由仓库储存和陈化。在此期间,艾草的叶子会在阴凉通风的仓库内完成储存、陈化的过程。 (国内一般都会采用机器压缩成捆方便运输和储存)至于陈化就别提了。
5、二次干燥:
在日本,仓库经过陈化后的艾叶在使用之前会被放入烘干室再一次进行彻底的干燥。(国内厂家一般不会做这个步骤,仓库出来就直接进入粉碎机了)
6、 粗糙捣碎:
在日本,粗糙捣碎是将干燥的艾叶放入石臼或一级石磨内,进行最初的捣碎,通常这一级石磨的纹理相对粗糙,是用于初级碎化的。(国内厂家一般直接进粉碎机了)
7、 二级粉碎:
日本工厂会用二级石磨将艾叶反复碾轧3-5次,使艾绒和不需要的部分(叶肉、叶筋、叶柄 等)充分分离。
8、 三级粉碎
用三级石磨将二级石磨出来的料在进行一次碾压。
9、 一级过筛:
叶肉等不需要的部分被粉碎成粉末并通过筛子过滤掉。只有艾绒和部分叶筋会留在筛子里。
10、 二级过筛:
此步骤是为了将没有分离彻底的大量叶筋从艾绒中筛选出来。
11、 手工筛选:
此时需要人工再一次检查艾绒中还没有被彻底分离出来的杂质进行手工分离。(一般国内的工厂没有人工筛选,是在过筛以后直接就可以制作艾条、艾柱了。但日本的工艺还要进行精制。我们艾特女娲的工艺是有人工筛选这一步的。)
11、精制:
把留在筛子里的艾绒,通过一种业界内独有的设备做精制。这种设备被叫做唐箕。通过唐箕将细微的不纯净的东西去除之后,高级艾绒就完成了。
PS:为什么叫唐箕呢?其实就是中国唐朝发明的一种设备,专门用于分离作物里的杂质的机器,但是目前此机器在中国已经失传,相关的文献也都全部丢失,我们找了很多资料都没有找到相关细节方面的描述,目前只有日本有几个百年的工厂在使用唐箕来筛选出最高级的艾绒。
我们艾特女娲多次与日本厂家接触,希望能将唐箕的技术或图纸取得,都被拒绝,通过多次的瞟学,目前我们已还原了百分之八十,虽然已经很接近,但是做出来的高级艾绒还是不能和日本的媲美。虽然如此,但是日本已经有两家企业愿意每年采购我们的艾绒,这也表明我们艾特女娲目前的制造工艺已经很接近日本的工艺。我们会继续加油,一定能做出完美的唐箕。
一、 采集艾叶的描述
艾绒的制造是从采集作为原材料的艾草的叶子开始的。在日本,艾绒的原料是菊科的多年生艾蒿和大艾蒿。(也是咱们国内说的小叶艾和大叶艾)
两者统称为原材料,在日本原材料的采集时期是在 7、8 月份,是梅雨季节结束后太阳暴晒的时候。(日本很古老的书籍里写道应该在 3 月 3 日或者 5 月 5 日的黎明之前采集,这个时间数据其实就是中国收割艾叶的时间,也就是说日本很古老的书籍的内容应该就是从中国唐朝照搬过去的。)
一般原材料在收割时是连带着茎一起收割后带回去,之后马上将叶子拔掉(俗称为薅叶子),因为干燥的话叶子很难拔下来。将拔下来的艾叶放在草席或者塑料垫子上铺开,通过阳光直射晒干。盛夏的话要干燥 2~3 天。将干燥的艾叶装在稻草包、草袋子或者麻布袋里保存起来。 原材料的采集和干燥过程很顺利进行的话,原材料会有种非常好的味道,这样的原材料也将做成质量很好的艾绒。
但是,如果天气不好,或者采集时没有将艾叶晒干的话,放置长时间之后原材料在存放中会发霉变质从而色泽和味道都会收到影响,进而做出来的艾绒也是劣质产品。干燥的艾叶由收割的农民或者收购点收集后送到工厂。在艾绒工厂里,艾叶是被放在通风良好的仓库内,使其避免潮湿和发霉。 (在国内一般厂家是不讲究这个储存和通风过程的,因为一般当年收的全棵艾会被直接打包成压缩捆,储存在仓库中,当年就会被拆捆并直接进入粉碎机,基本没有老化过程。)
二、 火力干燥
艾绒工厂里的生产工序是从火力干燥开始的。原材料虽然已经通过太阳暴晒干燥过了,但是要制造出品质良好的艾绒就有必要再进行彻底的干燥。因为被装在稻草包里的艾叶是挤在一起的,所以要拆开放在干燥室里进行二次干燥。
在日本干燥用的干燥笼多种多样,每个工厂使用的都不一样,近来都用的是金属网做的干燥笼。
举一个用金属网做成的干燥笼的例子。将宽 110cm,深 80cm,高 18cm 的框架,用金属网围上,就是干燥笼。这样一个笼子大概能装 5kg 左右的原材料。将这个笼子放在干燥室的架子上进行加热、干燥。过去供应热量主要使用的是煤球、木炭和柴火,但现在也有使用煤油和电的。
在日本新泻县,也有工厂使用的是当地产的天然气。 干燥室的结构大多数是在地板下铺上管道,通过燃烧气流的循环来加热整个干燥室。但是也有的是从上面往下吹热风这种类型。还有就是直接在干燥室内烧煤球和木炭。
在日本每个工厂的干燥室的温度也设定的不一样,但是一般都是在100~150摄氏度。干燥室内的位置不同,温度也是不同的,所以要将上下、前后的干燥笼经常调换位置,使其进行均等干燥。干燥结束之后,凭经验用手来判断一下原材料是否可以拿去进行粉碎,含水量在1~2%的话就是可以了。因为干燥的效果会对后续的工序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要进行彻底干燥。也有人将“干燥艾叶”表达成“烧艾叶”,但其意思就是说“干燥时温度很高”。(在国内厂家一般不会进行二次干燥,因为粉碎机温度很高,进入粉碎机后水分瞬间就会被蒸发掉,不过我们艾特女娲目前采用的是电+风机,也可以快速的将艾叶干燥到湿度1-2%后再进行石磨提绒。)
三、 粗糙地捣碎艾叶
一般这种捣碎有多种方法,一些工厂是采用石臼先将其粗略的捣碎,然后再进入第一道石磨。
也有一些日本工厂现在使用的是磨道很粗的石磨进行第一道捣碎。
PS:在中国国内现在百分之九十九九九的工厂都是用的粉碎机来进行粉碎,而且不使用石磨,因为粉碎机粉碎以后的艾绒就已经很碎了,直接过筛就可以出来很细腻的艾绒。说实话粉碎机因为是高速高温的,通过粉碎机粉碎以后的艾绒品质基本上已经是最次的那种了,也无法再做出高档的艾绒了,要不然日本人那么聪明,高科技比咱们还领先,为什么单单在艾绒加工的工艺上还延续古老的石磨提绒法呢?这里你们可以自己思考一下。
四、 低温石磨粉碎
粗略粉碎的艾草要用石磨进行多次粉碎。日本的厂家现在一般使用的石磨都是用安山岩制造的碾磨。被石磨碾轧之后的艾绒,是和被粉碎的叶肉、叶筋、叶茎等不要部分的粉末混在一起的。
如果是温灸用的低级艾绒的话,粉碎1-2次之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如果要制造高级艾绒,那就要反复碾压3-5次。第二次碾轧、第三次碾轧所用的石磨的槽儿都不一样。
第一次碾轧用的石磨被叫做“一级石磨(粗糙碾轧石磨)”,第二次碾轧用的石磨叫做“二级石磨”,第三次碾轧用的石磨叫做“三级石磨(或者完成石磨)”。 有的是将一级石磨碾轧后的艾绒全部直接放到二级石磨里,也有的是在一级石磨碾轧之后筛除不要的粉末后再放入二级石磨里。
PS:我们“艾特女娲”家,是将一级石磨出来的绒直接进入二级石磨内,因为这样做被粉碎的叶肉、叶筋、叶茎的粉末可以保护艾绒,还能起到润滑作用效率会更高,还不会损伤艾绒。艾特女娲的工序是一级石磨过1次,二级石磨过4-6次,三级石磨过1-2次,一般一共过6-9道磨,过的次数多少主要还叶子的品相、状态有关。
五、 过筛
粉碎后的下一道工序就是过筛子。石磨碾轧后的艾绒是和不要的部分(叶肉、叶筋、叶杆等) 混合在一起的。另外,因为不要的部分被碾轧之后变成了粉末,所以过筛之后就会被筛掉,只剩下艾绒。
制造艾绒用的筛子是一种被叫做“圆筒”的独特筛子。我们一般称之为“滚筛”。在日本,每个厂家的滚筛尺寸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是一个直径 50~80cm、长为 1.5~4 米的圆筒,一边旋转一边筛除粉末。过筛之后的艾绒虽说是粗制的艾绒,但是可完全用于温灸(或叫做间接灸)。
PS:中国国内的厂家一般都是用粉碎机加滚筛和平筛这三个步骤就完成了,然后就直接出成品艾绒或者艾条艾柱了。一般没有厂家会做进一步的精制,但日本目前的厂家都是做的精制绒。
六、 精制
过筛之后,不需要部分的粉末大部分就被筛除,但是还有一些细微的粉末粘着在艾绒上。因此就要使用唐箕对艾绒进行精制处理,彻底去除不纯物质。
制造艾绒用的唐箕的结构,和农业用的唐箕完全不同。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在高约 2.5 米、宽约 2 米、深约 1 米的大箱子里,有一个用竹篾做成圆筒。在圆筒里有扇叶,扇叶会高速旋转。粗制的艾绒放到唐箕里通过旋转之后,在风力、离心力、拍打等力量的综合作用下,不纯物质就会通过竹篾的缝隙被滤出去。这样一来,干净的高级精制艾绒就被制造出来了。还有一点高速旋转的扇叶是木制的,为的就是防止扇叶会损伤到艾绒的品质。
精制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根据之前生产工序的好坏、湿度、气温等都会有所变化,一般是需要3~8个小时。 精制出来的高级艾绒是呈淡淡的黄白色,没有一点异物,手感很好且带有微弱的芳香。此外,高级艾绒易燃,并且在燃烧的过程中不会熄灭,燃烧之后的残留物是黑色的。特别差的艾绒的话,里面混杂着叶子、叶筋、茎的碎渣,且燃烧后的残留物是白色和灰白色。
七、 成品率
通过实验,采摘优质的艾蒿的叶子或者大艾蒿的叶子,经过太阳暴晒干燥之后,其成品率是20~27%。但是,据说在农村的采摘地,其成品率只有六分之一(16%、17%)。因为在实际采摘情况下,当从收割回来的艾蒿上拔掉叶子时,无论如何都会有又嫩又小的叶子或者树梢混入其中。另外,成品率也会因为采集地和采集时期的不同而有差异。
从干燥的艾叶到制成艾绒,它的成品率会因艾绒等级的不同而不同,最高级的艾绒的成品率是 3~3.5%,最低级的艾绒成品率是在20%以上。
日本不同等级的艾绒制造成品率如表 1
PS:这个表格就是日本大部分工厂的成品率,而且上面参数中除了顶级艾绒我们艾特女娲现在工艺还不能做出来以外所有的参数我们都经过了实际的测试,测试的结果与上面表格内的参数基本一直,下面公布出来的是我们测试的具体参数,你们可以比较一下。
艾特女娲家成品率的详细测试
我们艾特女娲目前对自己的艾绒品质做出了一下定义,此定义对应日本品质的对应表如下:
艾特女娲家艾绒品质对应日本品质的比对表
一般高级艾绒和顶级艾绒(也就是天字系列和地字系列)用于米粒灸,也就是疤痕灸,国内目前很少人用,所以我们只做出口,不再国内销售。中级艾绒(也就是玄字系列)大多数都用在制作成艾条和艾柱,在国内销售,目前因为产量比较低也只是供应老客户和真正懂的客户。
揭露国内厂商的谎言和误导:
一、艾灰判断艾绒好坏的误导
这里我一定要纠正一下,因为国内现在无法做出高品质艾绒,所以所有厂家做出来的艾绒燃烧以后都是白色的或者是灰白色的,所以所有厂家都异口同声的说最好的艾绒燃烧以后是灰白色或者白色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导,真正的高级艾绒燃烧以后是黑色稍微有点灰色的,只有表面有一层白色,用手捏开以后都是黑色,越黑越好,别再听那些说白色灰白色好的谎言了。我的其他文章里也有对艾灰颜色的分辨和描述。我们不是空口白牙乱说的,是有实验依据的。
二、所谓高比例绒的误导
从文中成品率表格中能够准确的看出,所谓的高比例艾绒完全是扯淡,实际上大部分厂家的高比例绒只是用粉碎机多打几次,多过几次筛而已。以以后绝对不能再相信什么30:1、40:1、50:1的鬼话了,上述的参数才是真实的数字,没什么高低比例的绒,高低比例也不是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真正的标准是使用不同的灸法采取不同品质的绒才对。
三、再说说黄金绒是什么
有一段时间国内的黄金绒炒的天翻地覆的,就连各大电视台也都争相报道,其实根本就是黑心厂家精心炮制出来的逆天大谎,实际黄金绒就是在粉碎机里反复的打,利用粉碎机里的高速、高温将艾绒烧黄了,还有一些厂家会往里面加入一种叫“黄粉”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艾渣和秸秆、水蒿子等粉碎后加工成非常细的粉状物体,甚至有些黑心厂家会用黄板纸粉碎后加入到艾绒中,将青黄色的艾绒染色成金黄色和土黄色的,然后再与黄金绒这个名称去匹配,其实真正的好绒根本不是金黄色的,日本现在顶级的好绒是白黄色的,白色居多略黄,但是这种顶级艾绒售价是6000-10000人民币一公斤,大多数都用在米粒灸,你买了也没啥用。国内的工艺现在根本不可能生产出来这种顶级的艾绒。其实国内也只是有几家能生产中等级别的艾绒的,这种艾绒的颜色是青黄色,杂质很少,艾绒纤维较长。所以别再相信“黄金绒”了。
想了解更多艾的知识,可以看我其他的文章。
写文章主要还是希望国内的艾产业能够慢慢规范起来,我可能无法改变厂家的乱象,但我的文章如果你看了以后能够对艾产业的真实性多了解一些我就满足了。理工科文笔不行,凑合看吧。
最后希望您能记住我们的品牌“艾特女娲”,电子商务平台搜索一下就找到了。
日本艾条、艾绒工艺原来是从中国唐朝学习的 艾特女娲研发石磨艾绒的经历
艾人收艾草的那些事-艾特女娲的真实记录
三年陈艾真的有吗?黑心商家手段揭秘!艾特女娲告诉你真相
艾灸的传说和起源,为何日本艾绒比国内的好?看了才知道
日本艾条、艾绒工艺原来是从中国唐朝学习的 艾特女娲研发石磨艾绒的经历
责任编辑: